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专家:外媒有意“唱空”,所谓“中国金融恐慌论”缺乏依据

时间:10-11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98

专家:外媒有意“唱空”,所谓“中国金融恐慌论”缺乏依据

今年以来,彭博、高盛等境外机构陆续发布文章报告,称中国银行业的地方债风险敞口过大,面临“不可能的三位一体”困境,即难以同时达到良好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和派息水平,因此下调了中国多家银行股票的评级,从中性或买入降至卖出。此类消息一出,即引发投资者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的担忧,引发银行股剧烈震荡,加剧跨境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如何看待境外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经营前景的分析?近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盛雯雯及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元共同撰文驳斥上述论调。文章认为,上述境外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经营前景的分析缺乏事实依据,关键假设不尽合理,反映出外媒有意在“唱空”我国银行业的不良意图。在浦东陆家嘴平安金融大厦,平安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员工在监测人民币汇率变化。 新华社资料图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利润高位回落具有合理性盛雯雯、王元在文章中指出,银行业利润高位回落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利润高位回落具有合理性。文章分析称,具体而言,在过去二十余年里,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约为15%,远高于欧美国家的3%左右的利润增速水平。近年来,面临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压力,我国持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在上述政策导向下,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持续收窄,由2019年四季度的2.20%持续回落至2023年二季度的1.74%,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速由高位向合理水平回落的主要原因。2023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2023年一季度略有加快,表明银行业绩已呈现触底回升态势。此外,作者认为,尽管利润增速有所下降,但从基本财务指标看,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仍然优于欧美银行。2022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高企,美欧银行业危机余波未平,各国银行业发展形势普遍面临挑战。在持续向实体让利的政策导向下,2022年,我国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仍高达10.8%,略低于同期美国银行业11.6%的水平,但明显高于欧元区6.3%的水平,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在服贸会首钢园区金融服务专题展上,参观者在中国民生银行展台咨询金融业务。 新华社资料图我国金融体系具有充足的风险抵御能力面对境外机构“唱空”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恐慌情绪,盛雯雯、王元反驳称,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稳健、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充足、银行业流动性水平相对充裕、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压降,可以看出,我国金融体系具有充足的风险抵御能力。此外,文章进一步指出,我国已建立有效的多层次不良资产处置体系。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保证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综合运用多种处置手段,防范和化解潜在不良风险,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向好。举例而言,资产处置方面,截至2022年底,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已经连续三年超过3万亿元,2017年以来累计处置15万亿元。融资类信托、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不断压降,海航、方正集团以及多家房地产企业的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23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持平于1.62%,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下降2个基点至2.14%,表明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向好,未来有能力保持稳定。同时,我国已建立“5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59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投资机构和上百家交易平台”构成的多层次不良资产市场体系,为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提供了便利条件。这表明我国正不断拓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我国货币政策利率适当调整并不必然引发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恶化高盛报告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的判断建立在低利率政策恶化银行净息差、导致利润损失的假设前提上。对此,盛雯雯、王元驳斥称,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的总量工具和结构性工具充足,调控方式具有较大的转圜操作空间,下一阶段政策利率的适当调整并不必然引发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恶化。文章解释,不同于欧美央行的调控策略,我国央行在关注物价和产出稳定的同时一直重视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调控始终强调稳健、不存在急转向风险,银行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相对较小,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更低,发生类似硅谷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概率极低。此外,今年上半年,央行MPA宏观审慎评估方法中将银行业净息差的基准线定为1.8%,从监管层面明确了银行净息差的审慎要求下限。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专栏《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中也提到“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文章指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非对称下调对稳定银行业净息差提供支撑。今年8月,1年期LPR较前值下调10个基点,5年期LPR未有调整,9月LPR持平于前值。由于存款利率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利率,1年期LPR的下调为存款利率的下调打开了空间,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而5年期LPR未作调整,中长期贷款利率也不会有明显变化,对缓解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压力具有积极作用,也为金融参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提供了空间。文章认为,下一阶段,央行可继续通过引导LPR非对称调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多种方式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抵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对银行业资产收益的不利影响,将银行业息差维持在合理水平。从长期看,银行净息差和盈利水平取决于经济增长潜力和信贷供需关系,随着信贷需求回暖,银行净息差下行幅度将趋于收敛,有望稳定在合理区间。采写:南都记者 赵霖萱 发自北京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